近日,瑞尔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上海瑞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无锡通善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无锡善行天下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无锡市通善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据此,上海瑞彬有条件同意收购无锡通善51%的股权。由此看,头部民营口腔机构扩张步伐加速。事实上,医疗投资界素有“金眼银牙”的说法,2021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450亿元,口腔医疗赛道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但某医疗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80%的民营连锁口腔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且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在大众印象中,“看牙贵”已成共识,为何还会有八成连锁口腔机构亏损,钱去哪了?为此,记者展开深入调查,试图还原口腔赛道现状。在口腔领域,牙齿种植和正畸因高客单价已成为口腔行业“两大金矿”,根据市场价格,单颗种植牙收费在1.8万至2.2万元之间,而正畸在2.2万至5万元之间。《部分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类型》显示,政策支持针对口腔疾病治疗和手术等方面进行医保报销,如拔牙、牙周疾病等。医疗美容方面,如种植牙、正畸等美容修复暂未列入报销范围。劲松口腔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种植、正畸两项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可达三分之二。《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发现,2021年,被誉为“牙茅”的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158.400, 2.41, 1.54%)的毛利率为46.06%,而被称为“港股上市口腔第一股”的瑞尔集团2021年毛利率仅为20.73%。瑞尔集团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且在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在寻求扩张。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24亿元,同比增长7.16%,归属母公司净亏损7.0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6.95%。《证券日报》记者向瑞尔集团方面询问,公司在亏损扩大的同时依然继续扩张的原因,瑞尔集团方面表示,对此不予置评,一切以财报为准。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口腔医疗机构主要支出集中在人力方面。2021财年,通策医疗人力成本为8.35亿元,占总成本55.76%,瑞尔集团雇员福利开支达9.16亿元,占总成本54.65%。其次是医疗材料成本,通策医疗支出3.94亿元,占总成本26.29%;瑞尔集团所用齿科材料支出为2.53亿元,占总成本15.1%。“口腔医疗呈明显的‘穷庙富和尚’特点(对科技设备依赖程度低,对高资历医生依赖程度高)。同时,又非常考验机构的连锁化运营能力。”某医疗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口腔医疗行业高度依赖高资历人才,一方面,口腔专业十分依赖临床经验;另一方面,专业的牙科医生培养时间漫长,包括10年的本硕博、3年以上的临床及合规培训,总计13年甚至更多。另外,在机构扩张过程中,很考验其连锁运营能力,对运营人才也有极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口腔医疗机构陷入扩张乏力的窘境。“目前80%的民营连锁口腔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存在规模越大亏损越高的情况。”上述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上游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中游主要为各级经销商及口腔医疗信息化平台,下游为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主要有两大成长逻辑,其一,受益于健康意识与美学意识的加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付能力的提升;其二,老龄化带来口腔医疗需求,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牙齿缺失、牙科疾病等发病率上升,市场前景的确定性较高。因此,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渗透率提高,推动市场较快增长。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从2015年的92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28亿元,复合增速达12%,且有望在2030年突破5000亿元。北京盖德口腔品牌总监刘洪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5年至2016年,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迎来一波投资热潮,近两年资本逐渐回归理性。口腔医疗行业也曾出现一波冲击IPO热潮。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六度递表港交所,2021年,恒伦医疗、小白兔口腔相继公布IPO进程;同年9月份,牙博士公布谋求在港上市的消息。目前,上述机构均上市未果。目前已上市的口腔医疗机构有5家,其中通策医疗在A股上市,瑞尔集团于香港上市,另有蓝天口腔、华美口腔、可恩口腔等在新三板上市。其中,通策医疗市值最高,为500.17亿元。此外,产业链上游的口腔医疗器械及耗材公司上市数量明显高于下游。目前有9家已上市,其中时代天使、现代牙科、佳兆业健康等3家公司于港交所上市,国瓷材料、新华医疗、美亚光电、康拓医疗、迈普医学、瑞康医药等6家公司于A股上市。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已进入红海阶段。市场整体呈现僧多粥少的竞争状态。部分城市的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内口腔医疗市场存在诸多发展痛点。上述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口腔医疗行业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点,民营企业依然存在收费、服务价格不透明等问题,进一步导致获客成本高。其次,头部机构依然是在亏损中扩张。另外,口腔医生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且培养周期长亦是行业共同面临的痛点。有口腔医疗行业研究者表示,“规模化未必是好模式,小而美更适合市场。”盖德口腔创始人、首席专家黄懽向记者表示,盖德口腔定位“小而美”,做专家型高端诊所,“把高端齿科做到全国连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顶尖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北京思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医生创业走小而美,投资人做连锁,目标不同,所选路径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会多种模式并存。针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通用环球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产业投资总监高朝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需要公立医院利用品牌优势及对医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势,把整个市场做大,满足大众消费者治疗基础疾病的需求的同时,培养更多行业人才;民营口腔医院则可以满足消费者追求更高端的服务。本报记者 许 洁
见习记者 靳卫星
版权声明:所有「牙牙在线」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我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